跨越国界的生命绿色通道
出国旅行或公干最头疼的莫过于在异乡生病或出现急症,亲人不在身边又语言不通。2013年2月底的一天,一位日本籍患者在飞机落地北京后突发剧烈头痛,呕 吐,继之出现昏迷,被紧急送至和睦家医院。到达急诊室时患者呼吸、心跳骤停,情况十分危急。在进行了心肺复苏和头颅CT检查后,医生发现患者有蛛网膜下腔 出血及急性脑积水——这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典型临床表现。
颅内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血管壁的某个局部出现薄弱区,长期在血流的冲击下逐渐向外扩张,形成鼓包样的血管瘤。局部区域的血流压力越大,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就越高。国际上对脑动脉瘤采用Hunt-Hess五级分类法,从一级到五级逐级加重,五级属濒死状态。这位日本籍患者到达急诊室时已经处于危重的四级到五级状态,和睦家脑血管病急诊绿色通道随即启动,神经外科医生五分钟内到达急诊室会诊、一个半小时内所有相关人员全部到位,对患者实施急诊治疗。作为颅内动脉瘤诊断的金标准,神外医生对患者进行了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现载瘤动脉血栓形成。
就在患者接受急诊治疗的同时,和睦家客户服务部的日本语客服专员第一时间与患者在日本的家人取得联系。在等待患者家属到达医院的4个小时里,由于患者有急性脑积水表现,神外医生又对患者进行了侧脑室引流释放脑脊液,并作好进行血管内介入栓塞的准备。然而,患者的病情在这4小时的等待时间里发生了转折。在栓塞术前脑血管造影检查时,医生发现动脉瘤的载瘤动脉由于血栓形成而自行闭塞,阻止了病情的恶化。患者随即被送至重症监护室进行密切观察及并发症的治疗,并在第二天恢复清醒。
此时,带领神外团队的凌锋教授的隐忧始终悬而未解。颅内动脉瘤第一次破裂出血的死亡率相对较低,如果第一次出血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患者发生第二次出血的死亡率就高达60~70%,第三次破裂的死亡率将达到85%以上。凭着对脑血管病的职业敏感,凌教授决定进行一次CT血管造影检查,确定载瘤动脉血栓是否会由于自身的纤溶启动而自行溶开。然而事实正如担心的那样,在CT血管造影检查时,医生发现患者自行闭塞的血管血栓局部融开。脑血管病专家张鸿祺医生随即进行了急诊介入栓塞手术,在危难来临前及时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接受栓塞治疗后第3天,患者离开了和睦家医院,在家人的陪护下回到日本。由于患者的动脉瘤位置十分罕见、出血后5~7天又是脑水肿的发病高峰,凌锋教授联络了日本最著名的脑血管病专家,确保患者回到日本后能够继续进行后续的治疗和康复。
从患者被急救车送至和睦家、到在家人的陪护下离开医院仅仅7天时间。回顾这跌宕起伏的一周,急诊室、放射科、神经外科、介入治疗中心组成了一支特殊而强大的医疗团队,及时、准确地诊断病情,两度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脑血管病绿色通道和重症监护室保障了患者的诊断、治疗和恢复都能够在和睦家医院及时、无缝衔接,免除转院奔波。与此同时,客户服务部担当起病患及其家属与医生、医院之间的桥梁,尽最大的努力让患者和家属在异乡有最完美的就医体验。在凌锋教授的协助下,患者已经在日本开始了后续的治疗和康复之路。
本文根据北京和睦家医院神经外科病例研讨会内容及对聂庆彬医生的采访整理而成
Copyright United Family Healthcare 2014 All right reserved - 京卫网审[2014]第1927号 - 京ICP备13017554号-4